家住东丽区翠园的魏大爷,是华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孙健的签约服务对象。前不久,魏大爷参加老年人免费体检时,孙医生查看老人心电图显示有严重的心肌缺血,建议老人转诊接受进一步治疗。老人转诊到市胸科医院后,随即实施心脏搭桥手术。主治医生告诉魏大爷的家人:“要是不及时转诊,后果会很严重。”魏大爷出院后,孙医生按时到他家去查看病情。重获健康后,魏大爷在社区义务当起了健康知识宣传员。

  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把关人”,自2017年本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目前,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立了2400余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3人组成,平均签约服务居民1500人至2000人,全市每年签约总人数保持在400万人左右,优先覆盖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儿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低保五保等10类重点人群,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在60%以上。

  本市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引导签约居民形成“首诊在基层”就医模式。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施以来,基层诊疗人次占比由原来的34.4%提升至40.3%,提高6个百分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逐步向基层首诊分流。家庭医生团队每年共组织对120余万60岁以上签约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对10类重点人群每年开展面对面的特需上门服务4.6万余次,包括常规检验、导尿、康复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等服务;为长期卧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开设家庭病床服务,对109万高血压患者、40万糖尿病患者开展每年4次的健康随访,每年开具慢病用药长处方360万张,有效保障签约慢病患者用药需求。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推进基层服务模式转型,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履约质量。全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参与组建符合标准的家庭医生团队,在所在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享受同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政策。

  鼓励大医院资源参与家庭医生签约。通过建立全科医生信息交流平台,发挥二、三级医院卒中、胸痛、创伤、儿科、妇产五个中心作用,规范扩展家庭医生服务供给,引导二、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选择,通过全专联合、多点执业、购买服务、退休返聘等形式,鼓励二、三级医院全科医生组建或加入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签约服务。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建立“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服务主体”的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行“预约就诊—定向分诊—诊前健康管理服务—诊间就医取药—诊后付费—复诊预约”的标准化服务流程,采取临床科室整合、服务流程再造、信息化技术支撑等措施,促进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协作和医疗预防服务融合,提升服务便利性和居民就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