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海风呼啸。作为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天津港保税区聚集着众多海工装备企业。新年伊始,这些企业正在加紧生产,保障订单按时交付,一批批津产“海工重器”将从这里启航,驶向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新“蓝海”。

  在位于渤海岸边的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临港建造场地,室外气温已经降至近-19℃,结构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多个大型项目工程正在加速推进。“这个项目是博迈科截至目前承接的最大金额和单体模块最重的项目,合同金额累计达47.2亿元,单体最重模块15147吨。”昨日,记者跟随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彭文成来到“ARCTIC LNG 2”项目生产现场。他告诉记者:“我们主要工作范围涵盖公用和工艺设施模块的部分详细设计、加工设计、采办、建造、调试等,模块将应用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2条LNG液化生产线,预计在2022年5月底完工交付。”

  据了解,博迈科成立于1996年,2009年在临港投资建设新厂区,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在滨海新区成长起来的一家民营企业。彭文成表示,博迈科多年来扎根新区,始终专注于国际市场,并为海洋油气工程、液化天然气工厂和矿业项目提供各类模块的设计和集成建造服务,年模块建造能力达14至15万吨。在企业发展中,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部门还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刚刚过去的一年,博迈科的产值、利润不仅没有下滑,还实现了大幅增长。

  滨海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基础雄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总承包和服务位居全国前列。去年7月,《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正式出台,提出到2024年,我市海洋装备产业将形成体系完备的五大产业集群,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同时,以海油工程、博迈科、新港船舶重工等十余家龙头企业带动,做精做强优势产品,加大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为海洋装备技术创新增添新动力。天津港保税区也随之出台了“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支持海工装备等产业领域,并就京冀产业承接、“一带一路”业务拓展、海洋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如今,一项项直指海工装备企业发展难点痛点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政策,正在持续发挥作用,一条良性循环的海工装备发展全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天津海工装备产业生态圈正吸引着更多新成员的加盟。

  近日,由天津佰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天津佰科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成功获得环评资质并正式落户保税区,预计项目投产后可实现过亿元产值。作为我国北方唯一掌握LNG储备及LNG汽车加气站设备全链条技术的企业,天津佰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建设500余座天然气加气站,本次落户后,将在保税区临港区域建设自主研发LNG压力容器生产基地项目,后续还将继续投资建设LNG储运特种车辆生产基地。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科技和工业创新局副局长马力介绍,作为产业聚集地和承载区域,2020年,天津港保税区海洋装备产业规模达184.4亿元,同比增长16.1%。未来,保税区将继续抢抓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机遇,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构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生态,全力打造海工高端装备和设施制造领航区,为天津建设海洋强市贡献力量。记者 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