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城”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滨城”和“津城”如何错位发展?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滨海新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平做了详细介绍。
相比“津城”,“滨城”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规划空间特征。“‘滨城’将依托与‘津城’的差异特征,与‘津城’实现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罗平介绍,坚持制造强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高端服务业为支撑,在空间上打造串联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多个组团的产业发展轴;深化海空两港联动,做强港口,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同时通过优化集疏运组织,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结合于家堡、MSD、中关村科技园等地区盘活存量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建设,引入新经济功能,承接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借助“津城”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如教育、医疗、历史文化、商贸等资源优势,引导城市级大型文教体卫、商业等设施在“滨城”核心区集中设置,做强城市中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同时,利用滨海新区“带状组团化”的空间特点,打造“一主两副六组团”空间结构,推进城市中心-副中心-微中心建设。发挥新兴城市的优势,通过产业建设带动城市化,再通过城市发展吸引人,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港城协同发展。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一带、一屏、多廊”的生态格局,充分利用海洋优势,构建生态、亲海和高效利用的海岸带空间。
落实“双城”布局,加快“滨城”建设,是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中的突出亮点。“为加快‘滨城’建设,我们瞄准羁绊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盲点’打‘组合拳’,在规划土地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新型产业用地、城市更新、街区控规、规划建筑设计创新管理、多测合一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为滨海新区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罗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