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互联网医院

  2020年8月17日下午,新村街道碧海鸿庭小区75岁的梁大爷突发胸痛。16:40,家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车5分钟内抵达现场,经现场诊治,考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6:55,梁大爷就被送达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继续诊治,由于诊疗及时,梁大爷脱离了生命危险……自2019年5月滨海新区120急救分中心成立运行以来,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新区上演。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救护车日均出警90余车次,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为100%,接警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9分40秒,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五年来,滨海新区践行“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软硬件水平,让百姓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在滨海新区就医越来越便利,家门口就能找到北京名医院的专家看病”已成为滨海新区百姓的共识。“十三五”期间,新区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五年来,改扩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建滨海新区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迁建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滨海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推动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二、三级医院进行了软硬件信息化升级改造,11家二、三级医院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在全区25家医疗机构启动实施智慧门诊建设工作。

  新区运用蓝卡健康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推动“互联网+医疗”远程视频医疗网络会诊平台建设,已有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完成了远程医疗网络会诊平台的接入工作。

  建设“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十三五”以来,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滨海新区组建了覆盖全区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个区内医联体,健全医联体内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大医院资源下沉,实现转诊信息互通共享。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原则上每个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三至四个居委会或1万左右人口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设置新北街蓝卡、北塘街欣嘉园蓝卡、高新区贝勒、空港湖滨、中新天津生态城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2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完成每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为了让百姓享受更准确、细致的医疗服务,新区还细化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截至2020年6月底,新区建立家医工作室184个,组建团队301个,有效签约60.6万人,基本实现有需要人群签约服务的全覆盖。

  合作共建 嫁接优质医疗资源

  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新区采用资源整合、合作共建、嫁接改造等方式,通过与京津冀知名医院、天津市知名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区分别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大港医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促进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提升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使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延伸到滨海新区。

  2020年9月26日,滨海新区联合天津大学,依托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医院、中新国际医院,共建天津大学滨海直属医院体系,打造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集成示范区。双方将聚焦临床一线,重点提高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通过合作共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真正为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