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以决战决胜的决心力度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静海区新闻发布会上,静海区区委书记蔺雪峰介绍了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摘帽的具体帮扶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扛牢政治责任

  今年以来静海区级领导带队,7批次赴镇原县对接工作、落实任务。针对镇原县13个挂牌督战贫困村,建立了“1113”包联帮扶工作机制,11位区委常委和区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亲自挂帅,分别带领静海的乡镇、村街、企业与镇原县1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结成包联帮扶对子,包调查研究、包制定方案、包推动落实,直到13个挂牌督战贫困村脱贫为止。静海包联镇原县挂牌督战贫困村工作机制成为甘肃省扶贫协作首例实践创新模式。

  静海区持续加大对镇原县资金帮扶力度,今年落实各类财政帮扶资金5415.5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落实社会动员资金1681.5万元,完成任务指标的近3倍,这为如期完成帮扶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在疫情防控最吃劲时期,静海区主动与镇原县交流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协调支援防控资金180万元、口罩1.4万个、消毒液10余吨,投资援建了陇东地区唯一一家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助力镇原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同时也有力保障了静海、镇原两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赢”。

  坚持产业扶贫,夯实脱贫根基

  静海区积极拓展受援地产业链条,充分利用镇原县畜牧养殖发达的基础优势,以最初落地的久鼎养殖合作社为基础,积极培育上游黑山羊繁种保育基地、饲草种植、肉兔养殖项目、畜牧盐等项目,向下游延伸发展新静原肉牛、肉羊和肉兔屠宰场项目,实现从繁育、养殖到屠宰的一条龙产业服务,使扶贫项目真正落得住、扎得深、发展好、管长远。

  不断健全销售体系。以静海金仓公司为网络销售平台,以静海百业、海吉星等为市场销售平台,以13个贫困村爱心收购站为供应点,对镇原杂粮、黄花菜、牛羊肉、兔肉等优质农产品实行线上、线下销售,畅通扶贫产品与静海乃至华北市场的供销渠道,推动“大市场”带动“大扶贫”,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镇原县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产业联动发展。结合镇原县是岐黄故里、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的特点,发挥静海拥有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院、中药厂等机构的健康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与镇原中药产业合作,推动两地中医药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助力脱贫

  静海区先后选派113名党政干部及医疗、教育、农林、商贸、水务、文旅等领域专业技术骨干赴镇原县开展人才支援,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谋划推动镇原发展,特别是教育、医疗系统帮扶成效显著,静海专业技术帮扶人才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名师名医”。先后接收镇原县360名党政干部、卫生教育系统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实用人才,到静海挂职锻炼、培训学习,解放镇原干部思想,提升工作本领,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成立镇原驻静海劳务工作站,举办各类大型专场招聘会,积极输转镇原劳动力来津就业。特别是疫情期间,采取“点对点”方式,输转镇原400余名务工人员来静就业。协调静海龙建建筑公司为方山乡贾山村和武沟乡张岘村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提供一年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每人每月1500元工资,精准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建立结对帮扶长效合作机制,静海区乡镇、村、社会组织以及学校、医院共与镇原县建立帮扶关系350对。共引导91个企业与镇原8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开展结对认亲155对。带动1516户5528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户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短板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帮扶模式

  静海区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用党建这根针,穿好扶贫这根线。按照静海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模式,额外筹措155万元,帮扶贾山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引导方山乡推开党员“一句话承诺”,每个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诺,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同时,大力推广静海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经验做法,现在方山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0%,预计11月底可实现全覆盖。

  通过精准帮扶,镇原县各项脱贫考核指标基本完成,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之路。蔺雪峰最后说:“另外,镇原县中药材种植是特色,与静海区打造大健康产业园的规划可以有进一步的合作空间。同时加强与坐落在静海区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合作,推动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在‘十四五’期间,静海区还将加大与镇原县的多方面合作,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