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甘露溪公园生态城甘露溪公园

  ■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尽量保留河湖水系等天然调蓄空间,通过对故道河、静湖进行全面治理并开挖惠风溪,使得水系互相联通,形成区内主要的排涝水系和雨水调蓄空间。

  ■ 生态城初步形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体系: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在地块内部实现源头减排。目前,生态城22.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片区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品质高、有成效、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让生态城市更加名副其实。

  9月14日-15日,一场暴雨突袭滨海新区,但中新天津生态城没有进入“看海”模式,雨停路干,对交通和居民生活几无影响。据了解,自2016年获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以来,生态城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用“海绵”绘出了一幅生态城市的新“画卷”。

  “海绵城市”融入居民生活

  “一下雨,朋友圈里总有‘看海’的图片或者视频,而在生态城,这些情景现在都看不见。”家住锦庐园的李女士说,“暴雨不看海”是让生态城居民十分自豪的一件事情。5年前,李女士一家搬到生态城居住。如今,她深切地感受到“海绵城市”已成为生态城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记者了解到,生态城原来水资源严重不足,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雨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态城初步形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体系: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在地块内部实现源头减排。(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为了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在河湖水系方面,生态城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尽量保留河湖水系等天然调蓄空间,通过对故道河、静湖进行全面治理并开挖惠风溪,使得水系互相联通,形成区内主要的排涝水系和雨水调蓄空间,能有效应对大到暴雨,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生态城还在试点片区内完整保留了湿地和水系,预留出鸟类栖息地,通过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设置多处亲水活动空间,打造城市户外休闲体系。

  不仅如此,为了让“海绵城市”深植居民心中,“海绵城市进课堂”活动不定期在生态城上演。在海绵城市专家的讲解下,学生们深入生态城的小区、马路、公园、湖边,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海绵城市之旅。“藏“在身边的海绵设施不仅拉近了学生们与海绵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强化了他们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海绵城市建成一批能复制可推广项目

  随着探索实践的推进,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深化。据生态城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生态城22.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片区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品质高、有成效、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让生态城市更加名副其实。

  生态城甘露溪公园是公园绿地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代表之一。夏季,很多生态城居民都到这里赏花消暑,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和城市公园。此外,美锦园、公屋二期、低碳体验中心、第一社区公园等一批样板项目也在区域内不断发挥“海绵”作用。通过样板项目建设,生态城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按照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工业地块等不同类型项目,分别梳理和总结了能够适宜本地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并以试点片区为核心,在全域150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融合也将成为生态城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据了解,借助公用事业运营维护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生态城在现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各类海绵城市项目监测设施,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建立起了海绵城市监测管理平台。下一步,生态城也将持续深入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向海绵城市示范区域不断迈进,为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供一整套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