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滨海新区预计整治修复岸线长度达到7.2公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28公顷。同时,滨海新区持续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实施增殖放流,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临港湿地二期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项目初具规模。项目整体建设保护现有湿地,延续湿地功能,并调节区域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候鸟天堂。

  实际上,临港湿地二期仅是滨海新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从滨海新区海洋局获悉,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发力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加大岸线整治修复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力度,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东堤路生态岸线修复、永定新河入海口左岸滨海湿地修复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湿地空间和公众亲海岸线,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为市民亲海近海创造良好条件。

  临港湿地二期打造候鸟“家园”

  在临港湿地二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现场,湿地核心区内开阔的滩涂地上芦苇遍地,灌木、乔木错杂,不时有鸟类在水中觅食。“临港湿地二期设计之初的一个主题就是‘候鸟归家’,现在湿地南部中心区域没有任何施工和人为干预,保持原始状态,只在周围建设人行道路等基本配套设施,进一步延续湿地功能,打造候鸟天堂。”临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宁广旭介绍,通过微地形整理、砌筑水渠、疏通水系、回填种植土、种植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打造人工小岛、建设有梯度的适合各类水鸟栖息的保护区,临港湿地二期逐渐修复,形成滨海湿地和鸟类栖息湿地自然形态。

  临港湿地二期此前由于区域整体开发建设,湿地周围逐渐被道路、居住区环绕,城市硬质面积扩大,雨水径流系数减小,湿地水源减少,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湿地萎缩成孤岛,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

  宁广旭表示,正是基于湿地基底现状,临港湿地二期以“家园”为主题,保护候鸟迁徙,对区域湿地进行合理优化,使其在发挥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一处综合性的开放自然空间和候鸟保护区。同时,临港湿地二期整体建设保护现有湿地,延续湿地功能,调节区域生态环境。此外,通过透水园路和收水沟汇水至湿地湖区内等工程手段,优化完善湿地分区,高效收集、净化、储存雨水,补充地下水源。

  据了解,湿地建设项目包括人工湿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原生湿地、乔灌木地被种植及养护工程、观鸟亭、观鸟塔等附属设施工程。目前整体建设有序推进,预计近期将完成全部施工。

  滨海新区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153公里海岸线既是滨海新区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据了解,滨海新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修复,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滨海新区预计整治修复岸线长度达到7.2公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28公顷。同时,滨海新区持续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实施增殖放流,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

  在海岸带生态保护方面,滨海新区强化渤海岸线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岸线开发管控,统筹岸线、海域、土地利用与管理,并通过岸线修复确保自然岸线长度持续增长。强化自然保护地选划和滨海湿地保护,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各类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加快实施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在生态恢复修复方面,滨海新区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加强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大力养护海洋生物资源。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东堤路生态岸线修复项目为例,该项目由自然历史海岸、娱乐休闲海岸、生态科技海岸、航海文化海岸四个风貌组团串联而成。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种植耐盐碱的芦苇、碱蓬等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林带和绿化,并打造小型人工湿地、海洋主题广场,建设健身步道和慢道,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今年由滨海新区海洋局牵头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6项项目,主要涉及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两个修复领域,目前已有8个项目完工,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实施中。”滨海新区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滨海新区正持续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岸线整治修复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努力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湾,今后让市民享受到更多亲海近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