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20年6月24日

  采访地点: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车间”

  采访人物:易地扶贫搬迁户刘小强(女)

  打从记事起,刘小强就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家在会宁县最偏远的山区──新塬乡甘岔村,44年来一直扎在那里,过惯了苦日子。对于城里,没读过书的刘小强曾认为,跟她半毛钱关系没有,也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能走出大山……

  可幸福在不经意间,就这么来了。

  2019年下半年,随着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启动,刘小强和乡里乡亲结伴搬出了穷窝窝,进了城、上了楼,跟城里扯上了关系。

  “给我们分配的叫天润家园,是75平方米两室,交了1万元,这房就归我们了。”回想起当时那一幕,刘小强还是很激动,“居然在城里安了家,像做梦一样!太幸福了!”

  住是住得好了,可咋挣钱?正当刘小强犯愁时,一个家门口的好工作找上门来。

  她清楚地记得,来小区招聘的人告诉她,他们是一家生产节能灯的厂子,就在前面不远处,专门面向易地搬迁户招聘,为的就是让他们就近就业,在城里有份稳定的收入。刘小强听了,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这家厂子是厦门金富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会宁分公司,目前已吸纳78个易地搬迁户,马上还要再启动一个扶贫车间。公司车间常务副总经理张芳军告诉记者,他们的落地全靠天津的引进和支持,“天津帮我们建扶贫车间,前阵子又给了100万元启动资金,我们这几天拿出一部分钱给易地搬迁户发了一笔补贴。”

  刘小强说,她和工友都领到了每人500元的补贴金,但也才了解这钱,还有厂子都是依靠天津的帮扶。得知记者从天津来,刘小强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话也更多了。

  “我原来种洋芋和玉米,靠天吃饭,收成好不好要看天,一年收入也就五六千元;再加上老公出去打几份工,最多也没上万元。两个娃娃那时还上学,花钱的地方多得很!总听人家说小康生活,我哪知道啥是小康生活,农村每年过年杀头猪就算好的了……”刘小强叹了口气,转身指着她组装的节能灯,接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我有工作,每月1800元的保底工资加上绩效,最多能挣2800元了。老公在前面的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4000多元,我俩加起来顶过去一年的收入了。”

  其实不只是收入的变化,在生活方式上,刘小强也很有感触:原来天一亮就下地干活,晒太阳晒一天,没法讲究;现在早晨去工厂做工,走得都是马路,车间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也能穿得体面了。

  让刘小强更欣慰的是,大娃前不久在陕北找到一份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元;小娃考上了大学,家里也能供得起了。

  聊到高兴处,刘小强凑到记者耳边说了几句心里话:“我现在有存款了,想买啥就敢买啥,我爱吃火龙果,以前一共就吃过两回,现在一周就能吃两回,芒果以前没吃过,现在也能吃上了;而且你看,我还涂了口红,是在县城新买的。”刘小强大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

  “真的是跟穷日子再见了!我娃说,妈妈现在也挣钱了,能养活自己了!心情也好了!”刘小强捂着嘴,腼腆地说道,“在城里的新生活就是要开始享福了!”

  天津市和平区挂职干部、会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吴志远告诉记者,会宁县作为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地区,他们通过筛选和考察,陆续为当地引进资质优的带贫企业,厦门金富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会宁分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按照帮扶资金使用协议,和平区每年向引进企业投入带贫帮扶及奖补资金,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拿出帮扶资金的6%给贫困户分红,帮助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