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梭在社区、村居的每个角落,守护在深夜执勤点的灯光下;他们为居家隔离的群众送米、送面、送药品,倾倒着生活垃圾;他们张贴《通告》与“明白纸”,手持扩音器进行着“硬核”喊话;他们是社区的“活地图”、群众的“贴心人”……

  抗疫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网格员们转换身份,“秒进”战时状态。全市4800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组建2.2万个作战方队,以网格为作战单元,全力推进“三到四下五统”,和疫情抢时间,织密防控网,筑牢防疫墙。

  “作为一名网格员,社区里的每家每户都是我最亲近的人,我申请参加社区疫情防控,与亲人们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正月初二,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的网格员们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并递交到社区党委。

  朝阳里社区共有居民2336户、18名网格员负责6个网格。针对当前疫情,社区党委迅速行动起来,结合“九全”网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迅速建立社区网格群,网格员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不间断地推送到社区网格群里,居民也在群里共同探讨楼门里巷的防疫动态,相互加油鼓劲。

  据了解,为大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本市深化基层治理工作,健全网格员“九全”工作机制即人员全配备、入户全覆盖、信息全采集、民情全掌握、问题全上报、微信全建立、力量全整合、奖惩全兑现、责任全压实。

  网格“小安全”筑就社会“大平安”

  自我市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网格化治理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为抵御疫情侵袭密织“天罗地网”……

  敲门到户!排查到人!宣传到位!从街道社区到乡镇农村,所有网格员以“三个100%”为目标。16个区、245个街乡镇、5205个社区村,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要素,全部纳入22000个基础网格管理,精细、精准、精确抓好排查防控,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村居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激活村居的自我防控能力,通过网格服务,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至关重要。“力量下网格、服务下网格、管理下网格、责任下网格”,全新的网格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小网格释放大力量。

  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是天津市的西南大门,与河北省仅一河之隔。村书记、网格长王立新说,做到管理下网格,就要组织网格员做好对外来人员车辆实名登记、体温检测、重点人员摸排工作,做到来地明、去向清,以便追踪。“为了便于管控,东子牙村只留了两个路口进出村庄。”

  正月初二,村委会已经告知村民,尽量不让姑爷回门儿,仍然有执着的姑爷前来,不过均被网格员“拦截”。有的姑爷在村口打电话给岳父岳母拜年,带的礼品放在村口,由专人送到其岳父岳母家。从晓之以理到支持配合,一声“理解”,道出了这个春节不一样的暖意。

  据介绍,东子牙村有2000多户村民,5000多口人,在前期走访排查的基础上,村委会每天都要对每户村民家进行2次电话回访,5位网格员无疑成了村委会最忙碌的人。

  5位网格员每天要打4000多个电话,并对回访情况进行登记。网格长每天对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并上报。一名接线员告诉记者,有的村民年纪大了,得隔着电话喊上几嗓子对方才能听得清,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又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

  “我们村是天津的西南大门,疫情不能从我们村传进来,我们要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王立新说。

  基层治理的点线面“联网”

  红桥区为发挥网格员在社区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打造了区域社会治理“全科网络”平台,做到“人员全配齐”。将全区划分为1个一级区级平台,10个二级街道网格,122个三级社区网格,1048个四级基础网格,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配齐各类网格员1052名。

  “以前,就好比一个面包坏了,有人说是原料的问题,有人说是烘培的问题,还有人说是这是储存不当的问题。有些部门,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红桥区区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志强说,“互相推诿,责任落实不到具体部门身上,多头治理效率又很低下。”

  “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红桥区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北京市“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做法,夯实基层治理网格体系、建成了“区、街道、社区、基础网格”四级联动的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并于2019年4月28日实现贯通运行。

  该平台构建了全新的网格构架,网格长全部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员在原有社区社工基础上,对生态、市容等专业网格员队伍进行了整合,成为“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网格员队伍,做到“信息全采集”。该网络架构被称为红桥模式的“全科网格”。

  马汝益是全区1052名“全科网格员”中的一员,2019年12月23日10:10,当她巡查网格时,了解到张大娘及其他5、6层居民的情况后,通过采集通APP上报至网格长,网格长李家雷查看该事件后,评估社区内部无法处理,立马上报至街道。

  街道坐席员吕慨收到上报事件,经确认,该事件需要区委办局处理立即上报至街道战区长,战区长刘婉婷收到后,在12月23日10:43进行一次吹哨,调度住建委对事件进行处理。

  事件流转至区委办局,住建委于12月30日14:45落实该事件,在12月31日17:00反馈已进场施工。网格长李家雷通过指挥通APP收到住建委已经处置妥善消息,下发事件至网格员马汝益要求进行实地核查,马汝益进行了该事件的回访并确认目前正在施工。网格长李家雷核实结果审核通过流转至战区长,历时5个工作日,战区长刘婉婷办结该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利用新媒体优势,对接市、区级54个部门工作平台,融合便利利民服务事项及事件咨询功能1320项,真正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实现了跨部门时间全流程、全闭环的处理。

  红桥区只是全市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全“九全”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智慧党群网格”:实现“力量全整合”

  早上9点多,东丽区万新街道各社区办公室已经十分热闹,居民有的反映问题,有的等待办理事务。

  吴金焕的户口在河东区,属于集体户口,为了孩子上学,她想把户口迁到居住地铁城公寓。“社区就能办户口,真的是太方便了!”在铁城公寓居住多年,2019年春节后到现在,吴金焕出入社区办公室的次数比前十几年都要多。

  2019年前,万新街道几个社区办公室还都是一幅冷清场景。

  这样的改变来自于2019年1月21日起推行的“大数据+党群网格”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全国诸多城市都在推网格化治理,大部分城市推网格化都侧重于城市治理层面,东丽区做的是党群网格。我们把综治网格里的功能贯穿到党的领导下,打造大数据为基础的党群网格,这是一个全国首创的模式。”东丽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吴彦楠介绍。

  东丽区是天津的环城区,自带“城乡结合部”气质。2012年天津开始推进全域城市化工作,当地居民一夜间从村里人变成城里人。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的是回迁老百姓、国企东迁带来的退休工人等“老大难”群体。

  “上访、信访、城市治理压力变大,老百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党的领导在基层被虚化、弱化,而没有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协调就更无法解决好群众问题,势必陷入恶性循环。”吴彦楠说,“于是,东丽首创了‘智慧党建统领智慧社会建设’的概念。”

  建设“智慧党群网格”,第一步就是要组建符合新型党群网格要求的网格员队伍。

  东丽对原来的社区网格员进行了重组,对外新招收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格员,党员比例达到20%。

  网格员集结、培训完毕,东丽以300-500户为标准,在军粮城街和万新街两个试点街道划分了278个网格,所有网格划分四至边界明晰,形成了全域覆盖的“一张网”。

  278个网格员变成了多种身份和功能聚合的全科网格员,网格员整合了环保、综治等10个部门13类专业的职责,每日双巡,采集城管、安全、环保、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五大类问题线索并上报。

  张泽辉就是这278个网格员中的一员,手中的大数据系统平台,每天都会推送网格居民所需的定制服务,他只需按照“菜单”对相应居民进行走访、服务,“比之前纯人工走访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2019年5月底,张泽辉的“社区E通”App跳出信息提醒网格内一个租户合同到期,他需要重新登记新租户的信息,在楼下正好遇到群众反映新租户在半夜敲地板制造噪音、在小区里溜达并用手电筒照地面的异常行为。张泽辉和所属区域的片长、网格长分工分时段观察记录这位租户的行动轨迹和行为特征,初步判断是精神病人,在民警的配合下帮助他联络了其家人,排除了隐患。

  “在党群网格内,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也体验到大数据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人性化服务的奇妙。”张泽辉说。

  小网格充满大活力,发挥了大作用,激发了大变革。一个个网格员,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辅导员、公共安全巡查员、社情民意搜集员、问题隐患情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工作效果监督员作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网格员们像一个个恪尽职守的“免疫细胞”,穿梭奔走在街头巷尾,在他们的辛苦付出下,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得以激活,他们做的是细致入微的小事,却撑起了一片靓丽晴天,温暖而夺目。

  来源:天津政法报

  记者:马洁

  通讯员:王晓晨 宗苏

  编辑:黄坤玥

  校对:王思思

  审核:韩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