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杨

  1 定点医院

  津版“小汤山”从1家到4家,使命如山筑防线,彰显天津速度

  2 发热门诊

  从47家到75家,白衣天使勇当防疫先锋,践行使命担当

  3 医学隔离观察点

  遍布16个区,总规模达19089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编织防控一张网,打好全市整体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市防控指挥部迅速而有效地设置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医学隔离观察点三道防线,妥善处置救治、就诊、隔离,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落实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方法“四战”要求,调集全市精锐医疗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硬核的展现。定点救治,津版“小汤山”从1家到4家,使命如山筑防线,彰显天津速度;方便就诊,发热门诊从47家到75家,白衣天使勇当防疫先锋,践行使命担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遍布16个区,总规模达19089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温暖与责任同在。

  从1到4 津版“小汤山”见证天津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初现之时,市委、市政府迅速将市海河医院作为全市收治确诊病例第一定点医院。这所始建于非典时期的天津“小汤山”,临危受命、闻令即动,9支战斗队在1月20日前快速组建完毕,全院153名医生、369名护士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生命。

  培训演练、设备调试、物资配备项项强化落实;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生活保障层层细化分工。凭借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等历次疫情中练就的过硬能力,市海河医院各项准备工作迅速且有效开展。

  1月21日,120急救车载着首例患者飞驰而来,战斗的序幕正式拉开。从那时至今,始终奋战在一线的海河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白大鹏说,最初让他忐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陌生的新冠病毒,随着逐渐摸清病毒的“底”,再加上兄弟医院诸多同仁齐心协力一同奋战,治疗已经从容不迫地稳步推进。

  1月28日,我市成立疫情医疗救治“医疗联合体”,以战时机制出“重拳”阻击疫情。全市以病区为单位建立500个战斗方阵,公立医疗机构全员编入500个医疗预备役战斗队,数据口径、调度管理、人员调配、物资分派实行“四个统一”,全市卫生行业真正成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同战“疫”。

  市海河医院院长沈军说:“多学科权威专家24小时全天候值守,19所医院236名医护人员参与临床救治,通过多学科合作、中西医联合、精细化管理的救治体系,许多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转危为安。”

  截至2月3日上午10时,我市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6例,海河医院已备好600张床位。但本着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市防控指挥部果断决策,再建设医大总医院空港医院、海滨人民医院、津南医院(新址)三个“小汤山”,4家医院总床位达到2130张。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每个人都是责任人。命令下达后,三家医院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抓紧设计,昼夜施工。

  48小时内,医大总医院空港医院整体腾空500张病床,两个医护战斗先锋队、三个医护战斗预备队及物资集结、准备完毕;2月3日下午4:30,海滨人民医院88名患者顺利转院,当晚7:00住院部具备定点医院病房改造条件;2月6日12:00,津南医院(新址)病区基建结构达到感控基本条件,14个病区530张病床安装调试完毕。

  一刻不停,分秒必争,再现天津速度!

  2月7日,仅用不到4天,三家新备“小汤山”全部达到收治患者标准。

  “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的体现,调动全市医疗资源,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好了充分准备。”市卫健委主任王建国如是说。

  从47到75 前沿阵地遍布侦察哨

  如果说海河医院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那遍布全市的发热门诊就是战场的前哨,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全市47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救治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统计患者信息,咨询电话保证24小时接听接收问询,及时向社会发布患者等候人数。疫情医疗救治“医院联合体”将发热门诊作为防止疫情蔓延的“桥头堡”,统一调度全市发热门诊,织密防护网,筑起战“疫”安全屏障。

  发热门诊驻守的医务人员每个人都是战“疫”“侦察兵”,都是防疫“守门员”。他们耐心询问每名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不放过任何可疑细节;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立刻汇报院内专家组,由医院上报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时刻关注隔离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采集咽拭子,及时对症处理。

  “在发热门诊,最危险的不是最后被确诊的患者,而是你不知道哪位确诊、哪位疑似。”医大总医院感染科护士秦文青这样描述。在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医大总医院发热门诊每天接诊的患者都在200人左右,秦文青她们每天都在忙碌着。

  进入2月,随着疫情发展,我市的防控措施从以“外堵输入”为主,进入落实“内防扩散”各项措施的关键阶段。如何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歼灭战、持久战,提升发热门诊接诊处置能力无疑是重点。

  再建28家发热门诊,让市民能就近找到及时就诊;抓紧提升改造,所有发热门诊都配备至少3间诊室、20间隔离病房;接诊医师严格鉴别诊断,对每名患者进行胸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核酸检测阴性也必须收入隔离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排除必须经院内专家组会诊研判。

  一项项强有力的措施,一道道严防死守的命令,为我市抗击疫情筑起更坚实的防线。

  1月29日大年初五,一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李林航请战进入发热门诊,随后的工作紧张而忙碌。2月12日上午,一对前来就诊的母女引起了李林航的注意,俩人同时因发热就诊,症状、接触史、外出史全部相同。一系列的询问记录后,李林航初步将她们判定为疑似患者,一边向院内专家组汇报,一边严格按流程处置。果不其然,2月13日这2名患者被确定为确诊病例。

  “虽然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和不理解给医疗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我们的任务就是严防死守,逢人必问,不能放过一例疑似。”李林航说,“让患者感觉像聊天,就会跟你多说几句,很多细节就有了。”

  “2月15日,包括28家新建在内的75家发热门诊已全部完成建设改造,诊室总量225间、留观隔离病房1500间,发热患者接诊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温晓清说,“目前全市已开诊的发热门诊共计52家,后续将根据疫情变化需求,统筹协调各项资源,逐步有序开诊。”

  从0到19089 把防线做到最充分

  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是阻击疫情的关键。1月26日,市防控指挥部令旗一挥,全市启动建设医学隔离观察点,将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到隔离医学观察点集中隔离观察。

  全市16个区,178个隔离观察点,总房间19089间。这里同样是抗击疫情的前线,在这些风险仅次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地方,一大批医务人员忙碌着、坚守着,与疫情奋力搏斗。

  除低龄儿童需家长陪同外,观察点房间使用上实行一人一间模式。医务人员要为隔离观察人员测量体温、实施医学观察、做好环境消毒、安抚好他们的情绪,还要像“生活管家”一样,保障隔离观察人员日常生活需求。

  北辰区普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夏伟利是北辰区最早一批进入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务人员。1月28日,他和来自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中心的3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进入观察点照料和观察隔离观察人员的生活起居。

  “您好,今天早上体温是多少”“口罩戴着,尽量多喝水”“今天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询问两次。

  不仅要观察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安抚他们的情绪和状态,“很多人住进来之后,承受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很紧张也很焦虑,我们要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夏伟利介绍说。

  通过空港抵津的隔离人员安置由属地负责。1月25日,东丽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东丽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恩俊说:“一个父亲带着三四岁的孩子进行隔离观察,孩子的吵闹让父亲天天心烦意乱。医务人员通过电话沟通,让他急躁的心渐渐平复下来,尽量配合留观工作。”

  提及对留观人员的心理疏解,王恩俊介绍说,“2月4日,来自武汉的母子三人解除留观走出医学隔离观察点,母亲深情地对医务人员说,‘这次旅行虽然是被动地增加了一个景点,但东丽区这个景点让我们终生难忘。’”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效果优于居家隔离。”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韩金艳说。

  从1月28日至今,夏伟利仍然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坚守着。截至记者发稿时,我市尚有218人(3月8日18时疫情通报)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因此而忙碌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医学隔离观察点三道防线铸就我市防控屏障,众多的逆行者冲锋在前,不是因为无惧生死,而是因为使命在肩,责任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