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9点。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总队五支队副支队长马铁泉正带领数十名便衣民警,集结在华苑产业园区的长海医药公司(化名)大楼前。

  突然,一串急促的电话声响起:“马队,经上海专业鉴定机构鉴定,确定送检的这批问题口罩就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挂断电话,胸有成竹的马铁泉手一挥“行动!”

  便衣民警快速走进长海医药公司,将十余名涉案人员全部控制,随后,连同公司负责人一并带回公安武清分局。

  “一罩难求”却陆续接到投诉电话

  “我买的3M口罩是假的。”2月14日,武清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一群众的举报电话。该局领导高度重视,责成专员对举报群众进行回访。

  “我跑了好几家药店,才买到3个3M口罩,戴时,才发现这口罩做工粗糙,材质薄,印刷字体也不清楚,很明显,这口罩有质量问题啊。”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举报人张先生了解情况后直奔药店,经与药店工作人员确认,张先生的口罩的确是从这家药店买走的。

  “这批3M口罩是从王某处购进的,他是长海医药公司的业务员,我们有多年业务关系了,前些天,他一次性卖给我500个口罩。”药店老板李某介绍着情况。

  正当工作人员对该案进行调查的时候,武清区市场监管局陆续接到群众的投诉举报电话,反映辖区多家药店在疫情期间销售假冒伪劣口罩。

  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将此情况上报给天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随后,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总队会同公安武清分局,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问题口罩来源“正规公司”?

  专案组对前期汇总的数十起投诉举报线索逐一核查走访,对有价值的线索深入挖掘,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涉案药店逐一检查。6天5晚,专案组走访了20余家药店,真像逐渐浮现。与此同时,本市其他区市场监管局陆续接到群众的投诉举报电话,反映所购买的3M口罩有质量问题。

  专案组将有问题的口罩紧急寄送至上海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迅速对相关投诉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又经过连续数天的走访和取证,专案组确定了全市多个区出现的问题口罩均与长海医药公司有关。列出相关银行信息,一家家的查……专案组克服困难,往来全市数十家银行,固定长海医药与各个涉案药店的交易往来证据。

  2月26日晚上,专案组所在楼层灯火通明,相关证据都已固定,只等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由于涉案人员众多,专案组连夜部署抓捕方案。

  “秒没”“回扣”正规公司开始“沦陷”

  2月27日一早,专案组赶在公司法人、经理以及销售人员早上开例会之时,赶到公司,将涉案人员全部带回。

  审讯之初,公司法人段某并不配合工作,自认为是正规货源,只是缺少票据。民警给段某讲法律、讲政策,通过连续两天的“攻心”谈话,段某终于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自疫情发生以来,口罩作为重要的防疫物资,成为市场的抢手产品,甚至“一罩难求”。段某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叶某也四处寻找货源。

  “我这有大量的3M口罩……”1月21日,段某接到了许某的电话。许某是河北省保定人,曾经是公司的供货商。段某详细问了情况。许某表示,如今口罩是紧俏货,由于加班加点生产,质量难免有所下降。而且这期间都是一口价,没有往来票据。

  随后,段某将购进口罩的事情告知叶某,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二人一直认为可以通过公司大量购进,然后进行分销。而对真伪、质量、票据等问题置之不理。

  叶某通过公司销售群发布信息可以预定购买,让公司业务员利用公司销售体系进行销售。1月21和22日,叶某代表公司分两次出资,并派车到河北省许某处,购买“3M”口罩64000个。口罩刚拉回公司,就被销售一空。随后,段某又私下找来公司业务员王某、李某、赵某和于某组成“五人小组”。由业务员集资从许某处购买“3M”口罩21.4万个,两天时间就销售一空。

  这时,段某亲戚找上门询问口罩事宜,两人一拍即合,又从许某处购买5万个“3M”口罩销售,并送给段某一笔“好处费”。

  利欲熏心员工也想“捞一笔”

  民警在对业务员王某进行审讯时,他后悔不迭。在伙同段某几次提货过程中,王某也看准了“商机”,暗自记下了许某的联系方式和提货地址。随后,王某私下联系许某,购进2万个口罩销售获利。

  3月1日,河北省警方将许某(另案处理)在暂住地抓获归案。

  据统计,犯罪嫌疑人段某、叶某等人以每个1.1元-1.5元的价格,共购进假冒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34.4万只,涉案金额400余万元。

  目前,段某、叶某等8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另外7人被依法行政处罚。

  (本文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天津政法报

  记者 :马洁 

  通讯员 :李放勇

  编辑:范爱红

  校对:王思思

  审核:韩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