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记者 李佳萌 董立景 朱绍岳

  摄影 马成 戴涛

  2月20日下午,天津市第十一批医疗队172人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发,乘坐18时航班前往武汉,支援当地医院的一个重症医学科病区。

  第十一批医疗队来自市环湖医院、市肿瘤医院、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市静海区医院4家医院共计172名医护人员(含领队2人),涉及感染、呼吸、重症、内科等多个专业科室。其中医生50人,护士120人。此次医疗队分为2组,每组85人。

  献微薄之力  让疫情早一秒结束

  此次医疗队的联络员、天津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骆达是昨天下午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的,从大年初三起,他已经在天津防控指挥部连续工作了20多天。他说:“第十一批医疗队的前线工作模式应是类似于第八批医疗队,到武汉接管某家医院的一个重症医学科,具体进驻到哪一家医院,会到当地听从统一安排。”作为医疗队联络员,骆达将主要负责前方、后方的各种接洽与沟通,包括与武汉医院的人员对接、与天津后方沟通物资保障,以及前方患者救治情况统计等等。

  与所有的中年人一样,他们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更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的定心丸。骆达昨天回家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敢把自己要去前线的消息告诉了老父亲,父亲沉默良久慢慢理解了儿子的决定,并亲自为他剪了头发。“自从上大学后,已经许多年了,这是父亲第一次给早已不再年少的我剪头发。心中很温暖,父亲的支持给了我力量。”骆达的妻子在街道工作,目前同样奋战在社区管控的第一线,两个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看。说到孩子,骆达眼眶湿润了:“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们了,平时是我在管理他们的学习,如今这也成了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但只要是国家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尽自己的一点微博之力,哪怕是让疫情可以早一秒结束。”

  上阵父子兵:你在前线救人 我守护好社区

  樊凌华是静海区医院的医务科科长、ICU主任,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只有3个小时休息时间,排查病例、发热门诊会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诊治……他每天的工作安排非常满。“现在武汉需要医护人员,我们义不容辞。作为重症医学大夫,希望通过我们的治疗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樊凌华说。

  今年上大一的儿子,疫情期间,主动到社区做志愿者,得知樊凌华要去一线,儿子还鼓励他:“‘上阵父子兵’,你去武汉救治病人,我在社区守护居民。”听到儿子这么说,樊凌华觉得非常欣慰:“经过这次疫情,感觉孩子一下子长大了。”樊凌华的父母已经将近80岁了。得知要去前线的消息后,樊凌华走之前去看了看父母,但是没有告诉他们实情。

  “孕妇和孩子交给我,你去救人吧!”

  静海区医院重症监护室医师曹伟,过年期间就已经报名支援前线。“我们都是随时准备着,昨天得知消息后,内心还是很激动,终于能和武汉的医疗队员一起并肩作战了。”曹伟说。

  曹伟的爱人是一名护士,她更能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武汉现在需要我们,去前线帮助更多的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实际上,曹伟的爱人已经是怀孕50多天的孕妇,家里还有一个不到3岁的儿子。

  “爸爸要出差了,以后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汉,照顾好妈妈和奶奶。”曹伟告诉儿子。而3岁的儿子虽然不知道爸爸去做什么,却坚定地说:“行!爸爸加油!”

  曹伟离开后,照顾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他的母亲了。“我的母亲胃口也不太好,体重才80斤,还要经常抱着30多斤的儿子。但是,母亲知道我去武汉的消息后,说‘你放心去吧,家里交给我!’”曹伟告诉记者。

  不打无准备之仗

  肿瘤医院此次集结了15名来自医院各科室的护理精英。该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及领队、脑系肿瘤科护士长石倩,从首次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就多次请缨,要求前往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她在每天肿瘤护理工作之余,重点重温感染防控和重症护理专业知识。石倩:“面对疫情,刚开始我也是有些忐忑不安,医院为此次出征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慢慢地,过硬的技术能力增强了大家的底气。”

  此次作为该院领队,石倩表示,她有两个任务,一是要把临床重症患者护理好,二是要把15个人的小队伍平平安安带回来。“本批前往武汉的护士们平均年龄也就30岁,都是重症护理年轻的力量。作为80后,曾经我们是‘非典’那场‘战疫’的配角和学习者,如今我们是这次‘战疫’的主角,多年以后回看这次的工作,一定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她说。

  巾帼须眉都一样

  此次出征,肿瘤医院派出三名男护士,分别为重症监护科吴瀚、肺部肿瘤科边冠军和单桂金。都说女性从事护理职业更具优势,但三位男护士都相信“巾帼须眉都一样”,关键时刻决不能落于人后,更要在战场上发挥体能优势,保护好身边的战友们。

  重症监护科吴瀚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儿子只有3岁,还不太理解爸爸要出远门做什么,但吴瀚决定等孩子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一定要把此时做的决定告诉他,让他知道自己的爸爸在人民需要时绝不退缩,给孩子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榜样。吴瀚在出征之前,特意写下入党申请书:“我将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勇挑重担,请党组织在这场特殊战斗中考验我!”

  《西江月·出征有感》

  重症监护科 吴瀚

  停箸放杯南望,新冠病毒猖狂。

  疫笼江城百姓殇,涌起惊涛骇浪。

  八方利刃出鞘,举国白衣渡江。

  全民皆兵战疫忙,天佑华夏无恙。

  “以爸爸为荣,我也要学习您!”

  环湖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马春华大年初九就写好了“请战书”:“我们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收治晚期肺癌患者,多合并有肺感染,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相信这次去武汉能用我所学帮助更多的人。”马春华说,从天津第一批医疗队伍去武汉后,他就一直准备着,随时去前线支援。

  马春华的爱人是名人民教师,这次他能去前线,爱人非常支持:“国家有难,理应去支援,这是你们的职责。”马春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六年级,得知爸爸去前线,他非常自豪:“我支持爸爸,以爸爸为荣,长大后我也要学习您,为国家做贡献。”出发前,妻子和两个孩子给他录了一段视频为他加油、打气。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是护士,更是母亲”

  “其实当我接到命令的时候,心里也有些恐惧和不安。但是我们在前方的同事发来的各种消息,给我们发回来各种注意事项,我们心里也就有了底气。”来自天津蓟州区人民医院的宋立惺是一名护士,这次出发对她来说更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她是护士,更是母亲。宋立惺家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但是为了前线更多的“家人”,她毅然决然地在医疗救援队的报名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我们这么多同事一起出发,所有的担心其实也就没有了。现在心里更多地是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回好消息!”临行前,宋立惺和她的同事互相拍照,纪念这次不同寻常的“远门”。

  “这次远行,我们终将凯旋!”

  “我们这次医疗救援队伍里,很多都是护士,大多都是30来岁,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做出的牺牲很大。”天津第11支医疗救援队领队、天津环湖医院副院长佟小光告诉记者,在这批170多人的救援队里,120多人都是护士。“我们其中很多的医护人员其实很早就知道了要支援武汉的消息,所以大家都很淡定,奔赴前线义不容辞。”在佟小光看来,其实天津医疗界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心系前线,这次远行,带着的不仅是来自天津的医疗支援,也是来自天津医疗界和人民的一片热忱,而这次支援武汉的行动,也终将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