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标的物扩展至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文化无形资产等新领域,基本实现了租赁主要业务领域的全覆盖;成为国内商业保理产业聚集地,同时在政府服务和支持力度、法律法规研究与实践等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持续推进,新区金融创新的一张张名片不断叫响

  近年来,滨海新区通过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新区探索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近年来,滨海新区通过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发展。

  金融创新活力四射

  7月8日至11日,中共代表团访问捷克期间,天津市金融工作局与中东欧最大的国际金融和投资集团之一PPF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深化在金融服务、金融教育、救援等领域的合作。

  PPF集团旗下捷信集团于2010年在天津开发区设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机构和首家外资消费金融企业。得益于新区先试先行的金融创新政策和环境,9年来,该公司业务遍布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312个城市,有超过24万个贷款服务点,拥有1600万活跃用户。公司将国际经验与本地市场相结合,通过打造安全消费贷款产品,深耕消费金融市场,由于申请手续便捷、无需抵押担保、审批速度快,使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人群受惠。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新区落户并快速发展,是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良好的政策优势和专业的投资服务环境助推下,今年以来,中国电信50亿元融资租赁项目、注册资本金30亿元的中车金租项目等多个融资租赁领域投资额大的项目落户新区。随着天津自贸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金融创新持续推进,新区融资租赁业服务覆盖面正不断扩大,标的物已扩展至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文化无形资产等新领域,基本实现了租赁主要业务领域的全覆盖。

  滨海新区一直把加快推进保理业发展作为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我国最早发展商业保理的区域之一,新区凭借诸多优势,成为国内商业保理产业的聚集地。同时,新区在政府服务和支持力度、法律法规研究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商业保理已经成为新区金融创新继融资租赁后的又一张名片。

  近日,中能化(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注册落户,截至目前,全国央企背景的保理公司超过半数落户天津开发区,进一步拓宽了区内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开发区将商业保理行业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已经聚集了超过200家商业保理公司,并连续6年举办全国性商业保理年会暨于家堡保理论坛,成为全国商业保理最具活力和动力的区域。

  为了支持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权力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机构审批权限已经全部进行下放。这一政策将对新区推进商业保理业发展十分有利。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产融升级方面,新区探索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日前,经开区高端家具生产制造零售企业美克美家在政府提供的对接服务下,与中国光大银行天津分行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光大银行天津分行公司将在原来金融服务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对美克美家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经开区致力于为入区企业和各类型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桥梁,从政府服务的角度,尽可能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据经开区金融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基于企业诉求和开发区金融板块发展使命,开发区搭建了对接各类型金融资源促进区域产融合作的服务平台,促进整个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与企业精准对接。对于优质型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经开区还聚集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围绕企业需求和专业板块的划分,为企业共同设计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更多贴合企业发展整体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

  新区供应链金融企业中企云链,作为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典型案例,近日被国家发改委官方“点赞”。据介绍,由于供应链上多为中小微企业,但单笔融资金额不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融资动力。中企云链在新区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工场”,成立了专业的风控团队、融资审核团队、电销客服团队等,为平台上的银行和企业等提供共享共通服务,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企业融资痛点。

  此外,泰达科技集团与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共建的科技创新保险实验室是新区金融创新的另一个缩影。实验室为辰星机器人、云圣智能、深之蓝等企业智能产品量身打造的保险服务,多次实现该领域内的零突破,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