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大国工匠”

  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为促进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本市近期连续出台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海河工匠”建设等政策措施,努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截至2018年底,本市技能劳动者达24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万人,占比近30%,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本市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德马吉森精机(天津)机床有限公司的工厂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组装部、品质部等不同岗位上忙碌,副总经理黄晨向记者介绍:“机床操作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我们从2013年投产建设到今天的规模化生产,完全得益于天津的人才输送。当年我们的第一批员工都是来自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军,多年来我们一直通过订单班的合作向学校要人才,这些毕业生的实操水平优秀,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培训什么工人、什么内容、什么标准,谁说了算?天津给出的答案是“企业”。为了强化企业主导作用,盘活培训资源,本市遴选出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培训中心,认定为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资助,认定为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

  搭建起人才与企业的互动平台之后,如何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为此,天津政府部门每年遴选100名高技能人才,按照每人3万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选拔赴境外研修的,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培养出一批高品质工匠。特色鲜明的“师带徒”则实行“一人一策”的定向培养,在辈辈相传中,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比学赶超”的大环境也进一步推动了技能人才水平的不断提升,天津每年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近百场,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作为技能人才的输出端口,天津注重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努力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素质。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本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越发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这些高技能高素质的新生力量助推着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