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达到2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3.4%,比5年前增加了近50万人、3.4个百分点。面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龄人口进入高增长期的现状,本市近年来不断充实养老服务的内涵,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多种服务齐头并进,传统保障型养老和现代智慧养老模式同步发展,大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在本市构建的养老体系中,居家养老是基础,选择在家生活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配餐、就医等问题。为此,本市今年推出的20项民心工程中,继续加入着力完善养老服务的条目,并明确了“开展老年助餐试点,对特殊困难老人给予助餐补贴”的内容,这项政策的第一个试点落在了河西区,目前,在该区各个街道的日间照料站内,符合补贴标准的老人,吃顿一荤一素的饭,只要花费7元钱。“今年下半年,这项新政将在全市16个区进行全面试点,市区两级财政将提供财力支持,整体将投入4亿元左右的资金。”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峰日前透露。
除了满足老年人吃的问题,社区环境也正在面向老年人进行提升。河西区东海街松江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1700多户居民中,老年人口比例超过30%。“社区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居民构成老龄人口比例高,这是比较典型的‘双老龄’社区。”社区党委书记于静波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在区街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提升软硬件建设,2016年,社区被评为美丽社区,“针对社区人口老龄化率较高的状况,我们成立了20多支社区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还依托社区内的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定期向老年人开展培训讲座。接下来,还将开展新一批改造,包括在社区建设适老无障碍设施等。”
在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延伸的基础上,本市全面推进机构养老建设。位于微山路沿线的民办养老机构逸麟老人院,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属于中等规模,目前住养了70多名老人,入住率超过70%。“我们的养老院,虽然面积不算大,但重在舒适,护理员可以实现24小时照料。”院长樊若冰说,“去年,养老院进行了改造,除了对地面、墙面、食堂、庭院绿化等进行提升外,我们还增加了适老安全设施,避免老年人因为意外摔倒;实现了卫生间的干湿分离,方便老人如厕、洗浴;此外,还更换了断桥铝隔音窗户,提升了院舍的保温保暖效果。环境大大改善,但收费不上调,根据入住老人的护理等级,按标准收费,平均每个月3000元至4000元左右。”
“天津将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互动,加速健全健康养老服务关爱网。”采访中,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松林表示,年内,本市民政系统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将突出居家社区主体地位,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同步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及医养服务水平,探索更加符合天津实际的养老服务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