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林海绿色林海
七里海湿地鸟类的乐园七里海湿地鸟类的乐园

  总面积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快速推进,“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生态效果已开始显现;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保护效果显著,芦苇茁壮、水面增加,候鸟激增;打响蓝天保卫战,津沽大地水更清,天更蓝……

  4月的天津,绿意盎然,树木吐绿,天蓝水清,进入一个青青世界。 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把“绿色决定生死”理念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兴建绿色生态屏障,全面修复保护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进一步夯实协同发展的生态保障,全面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留白、留绿、留璞,优化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空间体系,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018年5月28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决定》,并公布施行,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规划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紧邻滨海新区核心区,距离中心城区外环线约6公里,区域面积736平方公里,是连通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两片南北生态地区的重要廊道地区,也是彰显海河魅力与“津沽”特色的核心地域。随着天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生态保护与城镇拓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出现了开发建设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粗放等造成生态廊道破碎问题。

  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中间规划管控、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修复我市生态环境、避免城市盲目扩张、拓展绿色空间的战略决策。滨海新区、津南区、东丽区、西青区、宁河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去年完成起步区绿化造林基础上,今年管控区全面加大绿化造林力度,规划绿化造林面积3.5万亩,截至目前,已绿化造林2.2万亩。

  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意义重大。

  天津严守生态红线,全力守护好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精心呵护“京津绿肺”。全面开展退渔还湿、退耕还湿,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全面拆除湿地内一切涉渔、涉旅游设施,恢复湿地原生态;严厉打击污染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生态移民步伐加快;生态补水、补种芦苇,湿地植被得到恢复。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如同镶嵌在津沽大地上的四块“绿宝石”熠熠生辉。

  为加快修复保护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和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为解决湿地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市委、市政府支持发行宁河区生态保护专项债券,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经过修复和保护,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18年,市财政拨付生态补偿资金1.19亿元,七里海湿地、大黄堡湿地完成退耕还湿98.1平方公里;四大湿地积极开展生态补水,水量达到历史上最多的2.35亿立方米……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天津坚持精准治污,统筹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和空间布局四大结构调整,狠抓控煤、控尘、控工业污染、控车和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形成了一套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的组合拳,已取得佳绩。

  2018年,天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蓝天保卫战取得开门红。2019年,天津将用“实打实”的措施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源头预防,加快结构调整,科学精准治污,力争实现PM2.5持续改善,让百姓享受更多蓝天白云。

  绿色生态屏障绿意葱茏

  河湖连片、绿林成行。春日里漫步在津南区绿色森林屏障建设起步区,7700亩“小森林”一片葱绿,这里已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休闲健身。

  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永华介绍,全市绿色生态屏障规划面积约736平方公里,其中津南区面积最大,为330平方公里,占全市规划总面积的44.7%,占津南辖区总面积的85.1%。

  今年正月初三,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不打年盹、争分夺秒”,提前开工建设。辛庄、双桥河两大片区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加快,辛庄片区约7000亩,双桥河片区约2500亩。今年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绿化造林任务为1.87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任务的70%,今年5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刘永华介绍,为建设好绿色生态屏障,津南区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草则草”的原则,规划出“一核、三片区、七廊道、九节点”的空间结构,制订出台了《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规划策划方案》。与此同时,在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建设过程中,津南区充分体现“大绿、野趣、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理念,打造让人可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保护自然的区域,让人真正领略到大自然之美。

  为搞好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扩大绿色生态环境空间,津南区在绿色生态屏障内,充分利用农田和河流等载体形成河湖相连、大水大绿野趣自然的格局,打通过去分散独立的沟渠,扩大水域面积。与此同时,增加生态补水,扩种水生植物,形成野趣自然的生态环境。

  小站稻是津南区的一张名片,为此,该区积极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疏通河道,扩大种植面积。去年该区种植小站稻面积3万多亩,今年将扩大到5万亩,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5万亩稻田还将成为绿色生态屏障区内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黄堡一片生机盎然

  春天里的武清区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天蓝水碧,新生的芦苇正长出绿芽,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武清区大黄堡镇镇长周俊启介绍,大黄堡湿地位于武清区东部,是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一轴两带三区”中的“七里海—大黄堡”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区。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是一个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宝库。

  为加快修复保护好大黄堡湿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清区举全区之力,消除一切污染源,切实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加快退渔还湿、退耕还湿;加大湿地补水量,整个湿地修复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京津农药厂位于大黄堡湿地,为彻底铲除这个“毒瘤”,武清区专门成立多个工作小组,积极开展拆除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到今年3月,京津农药厂已经被拆除。目前,环保等部门正在对厂区土壤进行监测,采取环保修复措施,为开展复绿做好准备。

  周俊启说,为确保湿地生态环境更加安全,2018年,该镇已对全镇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对“散乱污”企业全部关闭。同时,还成立了湿地环境巡护队,严禁任何人向湿地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已基本完成核心区50公里长围网建设任务,尽快展现湿地原生景观面貌。

  日前,记者在该镇看到,过去大片的鱼塘如今已全部退养,鱼塘中的增氧机、投料台、配房等已全部拆除。截至目前,大黄堡湿地退渔还湿、退耕还湿面积达到105705亩。

  燕王湖、翠金湖是大黄堡湿地内的建筑物,武清区已对燕王湖项目区进行拆除,其中临时拱棚已全部拆除。翠金湖项目区整改计划也在积极制定当中,按照工作计划,该项目也将逐步拆除。周俊启说,按照计划,今年大黄堡湿地生态补水量将达到5000万立方米,堆建鸟岛300个,这里将成为鸟儿们的天堂……

  七里海湿地候鸟起舞

  四月里的七里海湿地保护区堪称鸟的王国,满眼都是迁飞的候鸟:空中飞翔的白天鹅、水中畅游的绿头鸭、浅滩觅食的东方白鹳……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顾问于增会高兴地说,现如今,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正在变成候鸟的乐园。目前,七里海湿地水质由Ⅴ类变为近Ⅳ类,野生植物种类超过150种,鸟类由182种增加到235种,震旦鸦雀、文须雀等全球性濒危物种重返湿地。

  七里海位于宁河区境内,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区面积233.49平方公里,具有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自古有“北国江南”之誉,清朝时是“宁河八景”之一。湿地内河道纵横、沼泽遍地,有芦苇6万亩、水域面积3.5万亩,被誉为“天然氧吧”“京津绿肺”。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陈力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河区委、区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之一,持续加强七里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积极实施土地流转、生态移民、引水调蓄等“十大工程”,努力打造七里海“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环境。

  如今的七里海湿地烟波浩渺,候鸟翱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核心区原有的鱼池堤埝已全部被拆除,鸟岛浅滩已建设完毕,49公里的环海围栏全部建成,旅游设施已全部拆除,基本恢复了纯自然的生态环境。

  陈力说,水是湿地保护的生命线。为提升七里海湿地供水量与水质,保障湿地蓄水能力,宁河区按照规划确定的5条补水线路,计划实施8项水利工程,实现年补水8000万立方米。目前,潮白新河乐善橡胶坝更新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计划今年6月底完工,其他7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工。

  陈力介绍,为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干扰,该区计划将缓冲区5个村、2.5万人分别迁入潘庄、淮淀两个示范镇,整个湿地实现全封闭。目前,潘庄示范镇一期30万平方米还迁房已完工,二期34万平方米和淮淀示范镇105万平方米还迁房已开工,年底大部分还迁房将实现主体封顶,明年6月份启动搬迁,明年年底前完成整体搬迁。

  图片由本报视觉中心提供 记者 陈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