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天津|新闻|城市|视频|体育|美食|时尚|乐购|文娱|旅游|汽车|教育|健康|同城|图集|惠购|世界杯

|注册|邮箱

新浪天津> 健康>健康资讯>正文

五款冬季食疗方 元旦假期不妨在家做一做

来源:健康时报2015年12月28日【评论0条】字号:T|T

  本周四开始进入“二九”,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意思是“一九”“二九”天冷了,手藏进了衣服里。数九寒天,阳气潜匿,阴气盛极,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按照习惯,老百姓有“补冬”的传统。今天,就和大家谈谈“补冬”。

  冬来进补 春来打虎

  “中医认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也亦之。’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好时节。”

  每到冬天,大部分人的食欲会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吸收率也较高。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民间常说‘冬来进补,春来打虎’,也是这个道理。

  什么时候开始补?“中医的理论,冬至开始补,补到立春是最好的。因为,按我国农历推算,自冬至起即进入数九寒天,也是一年中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

  “中医素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当节气运行到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品的功效。”

  常用“补冬”的药膳有——

  1.当归、地黄、芍药、川芎,俗称四物。

  2.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俗称四君。

  3.莲子、芡实、山药、茯苓,俗称四臣。

  需要注意的是,“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感冒、发烧或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避免。相对来说,“四臣”的药性相对温和,且有滋养、强化肠胃的功效,即使在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若有胃口,也可适量用一些。

  进补先辨体质 六类人适宜补

  为什么同样是一支参,有人吃了大补元气,有人吃了却上火、流鼻血?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进补是一门大学问,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跟风、千篇一律。进补前一定要先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识一下体质,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再慢慢补起来。”

  根据临床经验,陈教授将适合进补的对象分为以下六类——

  1.年老体弱者,以补气补血为主。日常饮食建议多吃些鸡、鱼、肉、蛋等,也可用人参、红枣、薏米、山药、龙眼等做成药膳食用。

  2.易患冬季疾病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冬季易患病主要与肾阳不足,肾气亏虚有关。可用人参、枸杞、冬虫夏草、肉桂等和牛、羊、狗肉一起做药膳食用。

  3.重病或术后导致体质虚弱者,以补气血,增强肌体免疫力为主,可以用人参、黄芪、红枣等做成药膳食用。

  4.长期慢性病患者,以补气血和增强肌体免疫力为主,可以用人参、黄芪、红枣等做成药膳食用。

  5.亚健康人群,可以用养阴清润的方法调理,如,沙参、玉竹、马蹄、石斛等煲瘦肉汤或选滋肾养阴类药材,如,枸杞子、沙参、玉竹、淮山、百合、冬虫草、虫草花、石斛、桂圆肉等。

  6.为预防春夏季疾病者,以增强脾胃功能为主,建议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贮备能量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可以补充各类鱼类及鸡、牛、羊、狗肉等。

  “补冬”有三忌

  “根据人体生长规律,中医认为,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陈教授说,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少年儿童:属于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不胜补药。如果滥服补药,会出现很多副作用,如,生长发育提前,性早熟等。若小儿因脾胃未健,且饮食不加节制,损伤了脾胃,应及时调理。一些因禀赋不足、生长发育迟缓的孩子,应多补益肾气。

  青壮年:若要补,要以平和少量为宜。如果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锻炼不够,出现多梦、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状,可选用首乌,枸杞子、桂圆肉、淮山药等。

  中年人:重在补益气血,调养身体,可选用黄芪、党参、当归、首乌等。

  老年人:补益非常重要,且要持之以恒,不可滥补或补之过猛、过偏。老年人的衰老主要表现在阴阳两虚,重在调补肝肾,以促使阴阳平衡。

  “补冬”要注意“三忌”:

  忌误补。中医对进补讲个体化和针对性,并非所有补药都对所有人有效,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虚证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材。

  忌滥补。生活中,有些人凡是滋补品都要尝试,不切合自身需要,结果越补越糟。

  忌峻补。中医进补讲究长期、小剂量,为图一时之快,用了大剂量补药,反而会滋生其他疾病。

  冬季手脚冰冷

  可吃点羊肉、韭菜、坚果

  有些人到冬天,会手脚冰凉,无论穿多少件衣服、盖多少床被子,还是冷得不行。“从中医角度讲,手脚易冰冷、麻木,多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需补气、补血。”陈教授说,气虚、血虚有一定差别,但两者通常会伴随发生。

  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脉虚无力。常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治疗要以补气为主。

  气虚又可以分为阳气虚和阴气虚。阳气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二便不禁。阴血虚多表现为手足心热,心烦心悸,面色萎黄,盗汗等。

  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女性还会表现为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常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以及七情过度,暗耗阴血等因素所引起。治疗以补血为主。

  气血两虚者,经脉既不能充盈,血行又失其鼓动,故脉来虚而无力。治疗以补虚扶正,温阳益气,养血滋阴为主。

  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吃些下列食物,让身体暖起来——

  羊肉,能补血之虚,适合畏寒怕冷、形体瘦弱及年老体衰者冬令进补。如,人参羊肉汤、羊肉胡桃汤、海参羊肉汤、虫草炖羊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发热病人、患有眼疾、腹泻和体内有积热的人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韭菜,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脾的功效,适合寒性怕冷、肾阳虚弱者;女性月经迟来及产后腹部虚寒者,也可适当补充。生活中,可以将虾仁、鸡蛋等和韭菜一起炒。不过,有扁桃腺炎和中耳炎的人不宜吃韭菜。

  坚果,性味偏温热,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御寒的作用。如,核桃红枣粥、榛子杞子粥、花生大枣猪蹄汤、栗子黄焖鸡、腰果拌虾仁、白果蹄髈汤等都有很好的温补功效,制作也简单方便。当然,吃坚果要适量,经常上火、患有腹泻或痰热咳嗽者,尽量少吃。

  大枣,为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的良品。痰浊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

  生姜,可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可每天清晨取大枣10个、生姜5片、蜂蜜20克,煎汤代茶饮。过量食用会伤阴助阳,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

  两款粥、三道菜 陈意教授推荐五款食疗方

  陈教授特地推荐了五款食疗方:两款粥、三道菜,这次元旦假期里,大家不妨在家做一做——

  花生红枣粟米粥

  原料:花生仁50克,红枣15枚,粟米100克,红糖10克。

  做法:将花生仁洗净,晒干或烘干,入锅,用小火翻炒至熟,出香,研成细末,备用。将红枣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与淘洗干净的粟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至粟米酥烂,粥将成时调入花生细末及红糖,拌和均匀即可。

  功效:解毒润肺,补虚降脂。

  枸杞子羊肉粥

  原料: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葱白、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洗净,羊肉洗净、切碎。将大米淘洗干净,与羊肉、枸杞子、葱白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后,再加入适量的盐、味精。

  功效:养肝阴,温肾阳。

  当归熟地烧羊肉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12克,白萝卜150克。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熟地、姜切片制药袋,萝卜切成块。同入砂锅加清水炖熟,调料。

  功效:补益气血、温中散寒。

  黄芪烧牛肉

  原料:黄牛肉600克,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淮山药50克,白术20克,大枣10枚。

  做法:牛肉洗净,入沸水锅汆5分钟捞起,切成条状。将诸药用纱布装袋。砂锅置中火,加水、牛肉、药袋、作料烧约30分钟,改用文火慢炖至熟烂。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韭黄炒腰花

  原料:韭黄100克,猪腰子1个,鸡蛋1个,湿淀粉、蒜、葱、生姜、酱油、盐、味精、黄酒、米醋、胡椒粉、鲜汤、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腰子剖开,去除白色腰臊,洗净切成剞(jī)花刀,再泡在水里使其血水浸泡出来,除去臭味,捞出控干,放入碗中,加入鸡蛋,湿淀粉和酱油少许,用手抓匀。炒锅上旺火,放油烧热,加葱、生姜、蒜炝锅,将猪腰子下锅,用手勺划开,待其卷成刺形时捞出。另将盐、味精、黄酒、米醋、 胡椒粉、鲜汤兑成汁,余油倒出。随即将韭黄下锅,放入兑好的调味汁,用手勺炒几下,放腰花,翻炒几下即可。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新浪天津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