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记者日前从北大港湿地获悉,《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25年)》获得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复。到2025年,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建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旨,以鸟类保护为核心,以湿地保护为重点,以观鸟赏景为特色的自然保护示范基地,打造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成为美丽天津标志性生态品牌、绿色名片。

  根据规划,北大港湿地将实行保护区面积总量管控、全面改善湿地水生态环境、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稳步提高植物多样性指数、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逐步退出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其中,到2025年,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将达348.8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有率不低于57%;并且实施生态补水工程,规划期内,每年实施独流减河生态补水0.18亿立方米;实施水质净化示范工程3平方公里,恢复湿地面积8平方公里,并引种补血草等10种以上耐盐碱植物,恢复植物群落。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港湿地将制定并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确立补偿对象,制定生态补偿标准,逐步退出保护区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北大港湿地还将开发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组建保护区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监测网络,整合重点区域的技防、物防措施,建立人防+技防+物防模式,使重点区域监测覆盖率达100%,实现保护区资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建立野生动植物或自然资源的数据库、湿地资源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国内外生态养殖模式、生态补偿机制和湿地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研究,建立与保护区科学研究相配套科研体系。北大港湿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原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湿地还将开展定位监测,查清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状况,开展珍稀濒危鸟类学研究,掌握其迁飞规律、环境要求、食物需求等生物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提升鸟类保育和种群恢复条件。(记者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