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时间和发展程度取决于噪声环境中的暴露强 度、时间和年限。

  噪声耳聋的病因:

  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处理影响。

  1、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2、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3、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越易受损害。

  4、身体情况: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儿童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噪声耳聋的病理: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噪声耳聋的临床不适表现:

  主要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几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早期听力损害为高频听力下降,并逐渐向低频发展,最终全频听力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噪声耳聋的预防及治疗:

  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应定期对在噪声环境中劳动者进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如有4000hz听力下降而无自觉症状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常可自行恢复,可服用营养神经药物、血管扩张剂、高压氧等治疗。一直治疗无效者,可配戴助听器。

  职业性噪声聋的权益维护

  职业性噪声聋是国家法定职业病的一种,劳动者经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患职业性噪声聋后,可通过用人单位或本人直接向人力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认定工伤后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石继红主任供稿